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后,这部史上最燃国产剧好戏刚刚开始
作为中国版“燃烧的远征”的重要节点
2016年10月17日
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迄今持续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景海鹏和陈冬将在轨飞行30天,并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打下基础。套用一句话来说,
这是人类的一小步,却是中国航天的一大步。
这还不够,对于渺渺星辰,还有很多可以进一步探索的地方。从小米加步枪成立起来的中国,已经一步一个脚印,接近以前不可及的目标。
这段航天追梦的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有评价——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战略决策以来,航天战线的同志们秉持航天报国的理想和追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个历程像是一部部连续剧,
没有套路、全靠才华,良心国产、全程高燃。
很多已经拍了四五个续集,反响一季比一季好,剧情一季比一季精彩和令人期待。
国人经历的航天连续剧
1971年4月,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时,陕北黄土地上,一个18岁的青年,正仰望天空,
“我当时在延川县梁家河村当知青,听到了发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动!”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回忆。
这里也从个体回忆和感受,来简要回顾下我们看过的《航天追梦》系列连续剧。
《神舟一号》是《中国神舟》系列中的第一季,这部1999年11月20日上演的“电视剧”,
标
志着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拍摄的《神舟五号》是80后最深的印记。
当时南方君是在学校看的直播,发射成功的那一刻,多少80后热泪盈眶,为国家首次载人航天自豪。
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系列第十季。
这一季,习近平总书记与三位航天员进行太空通话,
女航天员王亚平还在太空扮演老师为地球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课。最后,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微博)完美对接未本季上演了大团圆的结局。
玉兔号,这只在微博上会卖萌的“兔子”拥有754万粉丝。
令人惋惜的是,在发回7TB的数据后,她已经长眠在留在月球表面,和我们说再见了。
想对这位作为曾经出演《中国探月工程》的主演说——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因为她,中国的探月次数(4次)跃至全球第二,仅比美国少1次。
而在过去的一年间,我们国家就上演了很多部新剧,
包括《悟空》——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天眼》——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等等。
一路求索一路歌。如今,中国为全世界上演了最新一季《神舟十一号》。
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反应都会差不多:“什么!都十一号了?”,“厉害了我的国!”
这些,对于浩瀚宇宙、对于《中国航天追梦》这部超燃系列国产连续剧,好戏刚刚开始,后续更加精彩。
最燃国产剧的下一季已经预订
神舟十一号是以往航天探索的结晶,却也只是下一次航天探索的基础。
有句话很火,“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中国在大海上的连续剧,大家去网上搜搜国产航母、南海新建岛礁、中国新舰服役之类的就知道了。星辰这一块,我们来剧透下大概内容。
《北斗卫星导航》系列将于2020年前后推出第二季——
建成北斗二号全球组网系统,形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
《中国载人航天》系列将推出于2017-2018推出下一季——
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2018年前后,将完成研制并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的重要起点。
《中国火星探测》系列将推出于2020年推出第一季——
在火星探测方面,中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
火星探测器外观设计构型公布
《中国探月工程》系列将推出于2017-2018推出第三季——
2017年,“嫦娥五号”飞行器将发射并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月球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2018年,将研制并发射“嫦娥四号”飞行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该系列第一二季上演时间是2007年至2016年,第一季的主题是绕月飞行,第二季的主题是落月观测(没错,说的就是那只兔子)。
还有一些关注度不高但完全是硬科学的剧集
(比如高分辨卫星、X射线脉冲导航卫星等等)
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国航天》狂推新剧为了啥?
1.先说个大目标——为了全人类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航天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这里其中的一个目标就是为了全人类。
作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一员,中国有义务这样做。
2.再说个小目标——仰望星空是为了立足大地
著名科幻小说作家、《三体》作者刘慈欣说,
航天事业应分为两大类:立足大地,仰望星空。
立足大地的航天是试图获得现实的收益,仰望星空是为了科学探索,甚至是对宇宙本源的终极追问。
其实,航天立足大地有很多可能性。
举一个例子,航天事业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比如可以把地面上的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都移到太空轨道上,地球的能源企业也可移到太空中,包括太阳能和核发电,把发出的电能用微波传回地面,这样将彻底解决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在内的环境问题,使人类世界迎来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做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不可克服的障碍,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旦启动,现有的IT市场将算不了什么,而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会远大于互联网。那时,航天将真正做到立足大地,站着把钱给挣了。
3.再来碗鸡汤
南方君想起了在珠峰遇难的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此前,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攀登珠峰。他答道:
“因为山就在那里。”太空就在那里,所以我们要去攀登这座太空之山;月球和火星就在那里;还有更多的星辰和更广阔的宇宙……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神舟十一号的贺电中说,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希望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航天追梦正在进击。
期待中国航天追梦系列的新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