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通达路36

号城建时代广场1516室

手机:18669970817 

传真:0539-8135593

网址:www.dieniangqin.com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孝 道 教 育——孝道与道德底线教育

来源: 临沂市基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4-09-16 15:15:11
孝 道 教 育

孝道与道德底线教育
  一、孝道、孝行和孝文化(本节内容略——编选者注)
  二、道德底线的内涵与道德底线教育的缺失
  道德底线是人们对维护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一种形象的表述。它是守卫人的最基本的良知和尊严的最低防线,是使人不至于堕落为禽兽的最后防线。道德底线究竟是指哪些道德规范和内容?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提出:“何谓大学生的道德底线?讲诚信,讲正义,有责任感,遵纪守法,尊重科学、理性,信奉现代文明及礼仪,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有人认为:“道德底线教育的内容,无非是人类社会共同要求的基本品质——正直、诚实、富有同情心等。”有人则认为:“当今中国最严重的价值危机不是社会崇高理想的失落,不是荣耀意识与大国精神的如何培养,而是公民道德中耻感的全面丧失。……这个道德的最低下限,便是人之为人所必须应具备的耻感意识。”还有人提出:“诚信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底线’。”由此可见,在道德底线内涵的看法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许多人在论及道德底线的内涵时都把孝道抛在一边,这种没有把孝道作为重要内容的道德底线显然是一条不完整的底线。道德是调整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准则与规范。在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亲子关系是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其成长过程中首先要遇到的一种人际关系。个体只有在学会正确处理亲子关系之后,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会如何调整和处理其他人际关系,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敬,很难想象他会去尊敬师长、尊重他人;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不可能奢望他会去爱他人、爱事业、爱祖国、爱人类。所以,孝道应该作为道德底线中的重要内容,应该成为道德底线中的重要规范。
  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我们要高度重视道德底线教育。当年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底线教育,帕夫雷什学校每年迎接新生入学时,总要在一进学校大门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大标语,上面写着:“孩子,要爱你的妈妈!”有人认为应该挂上“爱祖国、爱人民”这样的标语,苏霍姆林斯基回答说,一个不爱自己母亲的人将来不可能不热爱祖国这个母亲。只有教会学生先爱自己的妈妈这个母亲,将来才会热爱祖国这个母亲。然而,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道德底线教育并没有得到重视。虽然,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一直要求广大教师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要把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我国的教育通常被分作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组成部分,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五育并重、德育为首。但实际上,我国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并不高。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忽视道德底线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中,过分地重视了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过分地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想的完美人格而忽视了道德底线的教育。在我国的学校里,教育者总是教育学生要如何去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却很少教育学生要去爱自己的父母。我们的教师总是在教导学生要怎样去关心同学、关心集体、关心祖国,却很少引导学生要去关心父母。我们的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学有所成,将来才能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的目标作出贡献,但很少去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学业有成后让自己的父母过上舒适和幸福的生活。我国的教育者为学生树立的道德榜样都是舍己救人的英雄和大公无私的模范,基本上没有那种自食其力、孝敬父母、遵纪守法的普通公民。总之,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还是继承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那种培养“圣人”、“贤人”和“君子”等道德精英的传统模式。但是,在21世纪,学校教育得到了高度的普及,即便是高等教育在我国也已经步入了大众教育的时代。可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德育模式,还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还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当成道德精英来培养,还是把每个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这显然是脱离现实的。其结果自然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道德楷模,不具备教育者所希望形成的完美人格,与此同时,因缺乏道德底线教育,又有许多学生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没有形成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三、从孝道教育着手来加强道德底线教育
    根据当前我国学校在德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忽视道德底线教育的现状,要提高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底线教育。孝道是道德底线的最重要的内容,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所以,孝道教育是开展道德底线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正如中国古人所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以孝道教育为内容来开展道德底线教育,既符合道德教育的规律,也符合中国的国情。教育者在开展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每个人最初形成的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然后才会去形成其他的人际关系。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教导学生去孝敬长辈、尊敬父母,是学生最容易作到的事情,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事情。“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章》)学生只有在尊敬父母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学会去尊敬老师、尊重同学;只有在学会如何处理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学会如何去处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种从孝道教育着手的道德底线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由于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视亲情和血缘关系的国家,所以,教育者教导年轻一代孝顺父母、孝敬长辈,既适应每个家庭的需要,也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还能继承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能够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
  在以孝道教育为途径来开展道德底线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突出培养学生对于父母的责任感。子女对父母尽孝的重要体现就是要对父母负责,要对父母的躯体健康负责,要关心父母的身体;要对父母的心态和心情负责,要让父母能够做到心情舒畅;要对父母的生活质量负责,不能让父母生活在痛苦之中;要对父母对自己所寄予的期望负责,不能让父母对自己感到失望。总之,要有一种强烈的家庭责任感。这种责任感的形成,能够为学生形成其他方面的责任感奠定良好的基础。责任感是现代社会每个成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而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责任感是提高学生责任意识的最好途径。一个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负责的人,怎么可能会对集体、他人、社会和事业负责。
    以孝道教育为平台来开展道德底线教育,还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情怀。目前,在青少年学生中有不少人缺乏感恩意识,感恩情怀淡薄。据一些媒体报道,已经过世的深圳青年歌手丛飞是一位爱心大使,他用自己义演所得的300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但是在丛飞身患绝症住院期间,那些受过丛飞资助的贫困生,包括一些已在深圳工作的大学生,竟无一人到医院看望丛飞。有人把我国一些青少年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成四句话: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努力、对物不珍惜,对已不克制。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情怀,孝道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和内容。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的父母怀有感恩意识,要对自己的父母产生强烈的感恩情怀。教育者要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要对自己的父母怀有一种强烈的感激之情。一个学生在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了感恩意识和感恩情怀的基础上,他的感恩对象会逐步扩大,他会感谢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会感谢所有帮助过他的人,最后会达到对人能感激、对事很努力、对物很珍惜、对已能克制的境界。
  以孝道教育为手段来实施道德底线教育,还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构建和谐社会是十三亿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会是亿万个和谐家庭构成的,没有和谐的家庭,就没有和谐的社区,也没有和谐的社会。百善孝为先,家和国昌盛,遵守孝道是家庭和睦、人际和谐的重要条件,在任何时代,如果孝道不存、孝心丧失,势必造成家庭不睦、人际失和、社会不宁的局面。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关系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社会伦理特别是家庭伦理失范现象已相当严重,在一些家庭,赤祼裸的金钱关系已经取代了家庭人伦的温情,爱而无报、老而无养、养而不敬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孝道教育的缺乏密切相关。所以,重视孝道,加强道德底线教育,是实现家族和睦、人际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