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爷爷”
来源: 临沂市基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5-04-13 10:13:10
在江苏吴江芦墟老街,64岁老人张龙田不甘于享受人到老年后的清闲,每天都去捡拾废旧木材,经过清洁打磨后,做成一个个小板凳,并在做好的凳子上贴上一张写有“环境保护、能源珍贵”等字样的标签。他希望以此传递环保理念。
自学木工活
张龙田的老家在江苏盐城,来苏南生活已经20多年了。张龙田的儿子在吴江芦墟老影剧院的院子里租了块地方,开了一间卖衣服鞋帽的小店。张龙田和老伴整天守着小店,做点小生意。现在,张龙田年纪大了,便把进货、补货、清点这样的累活儿都交给了孩子,老两口只负责卖卖东西。但他又闲不下来,一有空儿就喜欢做两件事情:做小板凳和写文章。
做凳子的板材都是他从外面捡回来的。看到哪儿在装修房子,他就把人家丢弃的木板边角料捡回来。他会仔细处理这些材料,如,拔钉子、清洁、消毒后划线、锯成块,并按照板凳所需尺寸制成“标准件”。他根据老人的生活需要,把凳子做成厢式的,像茶杯、报纸、眼镜这些日常用品都可以放在凳子里,既方便又实用。
他以前没有接触过木工活,一开始做板凳时,怎么也做不好。为此,他虚心求教专业人士,还不时翻书自学。他特意买来电锯、铁锤等工具,还用铁砂纸仔细打磨板凳的棱角,以免使用时划伤手指。
为板凳贴上环保标签
如今,张龙田已经做了3年的小板凳,只要别人来讨,他就会送。有时,遇见一些年纪大的顾客,还会主动送。
张龙田在做好的凳子上都贴上一张标签,上面写着“环境保护、能源珍贵”等字样。他说,这些标签都是他自己掏钱印制的,贴在凳子上是为了提醒大家别浪费,多做有益环保的事情。在他心里,不是把板凳送出去就完事了,还想借着小凳子传播一下环保的理念。
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家具、生活用品都在升级换代。为了省掉搬运费,居民们就直接把家中淘汰的物品丢弃了。对此,他觉得,不妨将这些物品回收利用。于是,在照看小店之余,他动了回收利用旧物件的念头。“以前生活艰苦,要啥没啥,现在日子好些了,也不能浪费啊。”老张说,做这些板凳的初衷,就是打算废物利用。2015年元旦前夕,听说敬老院里缺少板凳,他加班加点,连续几天都顾不上休息,赶制出了四十多张贴有“环保标签”的板凳给敬老院送去。
喜欢写点文章
60岁之后,张龙田又喜欢上了写文章。他说,这是“闲出来的结果”,60岁之前为事业打拼,60岁之后该回味一下自己的生活了。
每天早上4点,他都会爬起来写文章。通常,他先在手机上写,写够660个字后,就通过微信传给打印室,让他们帮着先存在电脑里,等文章写得差不多了再打印出来。
他喜欢写诗和小说,已经完工的几个短篇都是以亲历的事情为框架。小说的形式很像章回体,读起来蛮轻松。“这些文字,可以直接拿来作为评弹、说书的脚本。”芦墟老年大学负责人张俊读后这样评价。
自学木工活
张龙田的老家在江苏盐城,来苏南生活已经20多年了。张龙田的儿子在吴江芦墟老影剧院的院子里租了块地方,开了一间卖衣服鞋帽的小店。张龙田和老伴整天守着小店,做点小生意。现在,张龙田年纪大了,便把进货、补货、清点这样的累活儿都交给了孩子,老两口只负责卖卖东西。但他又闲不下来,一有空儿就喜欢做两件事情:做小板凳和写文章。
做凳子的板材都是他从外面捡回来的。看到哪儿在装修房子,他就把人家丢弃的木板边角料捡回来。他会仔细处理这些材料,如,拔钉子、清洁、消毒后划线、锯成块,并按照板凳所需尺寸制成“标准件”。他根据老人的生活需要,把凳子做成厢式的,像茶杯、报纸、眼镜这些日常用品都可以放在凳子里,既方便又实用。
他以前没有接触过木工活,一开始做板凳时,怎么也做不好。为此,他虚心求教专业人士,还不时翻书自学。他特意买来电锯、铁锤等工具,还用铁砂纸仔细打磨板凳的棱角,以免使用时划伤手指。
为板凳贴上环保标签
如今,张龙田已经做了3年的小板凳,只要别人来讨,他就会送。有时,遇见一些年纪大的顾客,还会主动送。
张龙田在做好的凳子上都贴上一张标签,上面写着“环境保护、能源珍贵”等字样。他说,这些标签都是他自己掏钱印制的,贴在凳子上是为了提醒大家别浪费,多做有益环保的事情。在他心里,不是把板凳送出去就完事了,还想借着小凳子传播一下环保的理念。
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家具、生活用品都在升级换代。为了省掉搬运费,居民们就直接把家中淘汰的物品丢弃了。对此,他觉得,不妨将这些物品回收利用。于是,在照看小店之余,他动了回收利用旧物件的念头。“以前生活艰苦,要啥没啥,现在日子好些了,也不能浪费啊。”老张说,做这些板凳的初衷,就是打算废物利用。2015年元旦前夕,听说敬老院里缺少板凳,他加班加点,连续几天都顾不上休息,赶制出了四十多张贴有“环保标签”的板凳给敬老院送去。
喜欢写点文章
60岁之后,张龙田又喜欢上了写文章。他说,这是“闲出来的结果”,60岁之前为事业打拼,60岁之后该回味一下自己的生活了。
每天早上4点,他都会爬起来写文章。通常,他先在手机上写,写够660个字后,就通过微信传给打印室,让他们帮着先存在电脑里,等文章写得差不多了再打印出来。
他喜欢写诗和小说,已经完工的几个短篇都是以亲历的事情为框架。小说的形式很像章回体,读起来蛮轻松。“这些文字,可以直接拿来作为评弹、说书的脚本。”芦墟老年大学负责人张俊读后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