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盲人信使”义务送信45年 脚步丈量每个角落大爱照亮全村路
程贵超老人给村民送来报纸
原标题:山东“盲人信使”义务送信45年脚步丈量每个角落大爱照亮全村路
齐鲁网临沂12月13日讯(记者 韩莹 吴亚君 刘玉良 王文龙 临沂站 刘国栋 丁振年 莒南台 刘江)他双目失明,却义务为村民送信、送报45年;他靠着一根竹竿,用脚丈量全村每一个角落。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经济开发区南石桥村,60岁的“盲人信使”程贵超默默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情怀。
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他是如何识得全村的道路,如何区分一封封不同的信件,又是因为什么,让他坚守了40多年?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老人的家。
程大爷平时喜欢“看”电视, 他能记下电视频道并准确的调换节目。
60岁独居老人可熟练使用煤气炉做饭家里破旧但一尘不染
在村头一个破旧的院落里,记者见到了60岁的程贵超。一口铁锅架在煤气炉上,热腾腾的面条正在开水里翻滚。正在做饭的程贵超熟练的拿过一旁装盐的小罐子,放了一点盐。随后,热腾腾的面条准确的倒进一旁的白瓷碗里。最后,大爷熟练的关掉煤气灶的阀门。
记者注意到,老人的家里非常干净整洁。地面、桌子被清洁的一尘不染,碗筷都统一放在一个柜子里。这丝毫不像是一个失明独居老人的家。
墙壁上,一幅”现代生活十点“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写着,微笑露一点、行动快一点、脑筋活一点、效率高一点、理由少一点、做事多一点、度量大一点、嘴巴甜一点、脾气小一点、动作轻一点。这或许,就是老人的人生信条。
一根拐棍、一个背包,铺就了程大爷40余年信使之路
45年送信路丈量村里每一个角落根据厚度和版面分辨报纸
上午9点,邮递员送来全村需要投递的报刊、信件。按照顺序,程贵超依次把信件排好,装进包里。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一天的投递工作就开始了。
12月的天气异常寒冷。送信的路上,飘起了小雨,渐渐的,小雨变成了雪花。老人用手指摩挲着报纸,告诉记者分辨报纸的秘诀:“我主要是根据报纸的厚度和版面的大小来分辨。比较有厚度的,就是人民日报或者齐鲁晚报,齐鲁晚报的版面又相对小一些。另外,每一封信,邮票贴的位置也有些不一样,我都是根据这些小细节来区分收信人。”
当天,程贵超总共送了4份报纸。他一手拿着拐棍,一边背着挎包,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坚持把这4份报纸送到了村民手中。程大爷告诉记者:‘只要邮递员送到了我手里,我就必须当天送到收信人手里。“
“我的眼睛失明了,但心灵不能失明。”村里的边边角角,大到一间房,小到一块砖,都被老人用脚步一遍一遍“丈量”过。一根拐棍、一个装满信件的黑色背包,铺就了老人45年的风雨送信之路。
如今,村民订阅信件、刊物不断减少,但他始终坚持着邮递员的义务工作。在开始的几年里,老人也遇到不少困难,村里道路坑洼不平,他掉进河里、撞到墙上、被石头绊倒是常有的事,胳膊、腿上经常旧伤未好又添新伤。
如今,程贵超就是村里的“活地图”,他能熟练的跨过每一条小水沟,拐过每一个弯道,走进每一户收信村民的家中,”现在,我只要摸一下大门的门环,就能准确的指出是哪家哪户“。
23年老党员爱唱歌喜欢“看”电视为村里做点事就算没白活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老人1993年入党,是一名有23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他家里的柜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有“莒南县十大杰出青年”、“省自强模范”等
程贵超告诉记者,自己的爱好就是“看”电视,还喜欢唱歌。走在送信的路上,当着记者的面,他还唱起了《党啊,亲爱的妈妈》。
平时,老人最喜欢看中央综合频道、综艺频道和山东卫视。说话间,他手指摁开了机顶盒,”综艺频道是66,山东卫视是25“,老人熟练的将电视频道进行切换。“国际大事我也每天关注,像最近的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还有韩国总统朴槿惠被弹劾,这些事情我都在关注。”
做一件好事很简单,但如果坚持40多年做同一件好事,却难能可贵。程贵超为什么能坚持这么多年?或许,那一摞摞的报纸、一排排的获奖证书、墙上的人生格言,能给人们答案。就像程贵超所说的,“能为村里做点事,这辈子就没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