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岁“林妹妹”王文娟
来源: 临沂市基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6-02-05 16:09:26
她是一弯冷月照诗魂的林黛玉,她是风流相国才女身的孟丽君,她也是一代女皇绝古今的武则天。她就是90岁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今年3月,她将携其弟子,连演三场全明星王派越剧专场。
“伪装者”
搬到上海新华路这处租住的寓所,已是第三年了。王文娟想与女儿同住一个小区,方便照应。住得时间久了,这里也有了家的味道。
1978年当上劳动模范时拍的黑白照片,有人放大了送来挂在了门厅的入口处。壁台上,竖着两个红包,一为“利”,一为“寿”,图个吉利。电视机旁,则是过世老伴孙道临的照片。
见过王文娟的人,第一个问题总是讨教:“您老是怎么保养的?”90岁的她,看上去不过60出头。“哈哈,我是个伪装者。”王文娟有些耳背,说话时总会不自觉地提高音量。“我的养生原则,就是‘不养生’。”她指着自己的脸说:“今天你来了,我要见人了,所以都画过了。”眉如黛,目留韵,浅浅的口红添了好气色。“年纪大了,头发哪有不白的。我戴的是假发套,平时在家我都不会特别地修饰。出门了,上台了,见客了,总要‘伪装’一下。”但,很多东西是难以伪装的。与90岁不相符的肤质、并不深刻的皱纹,王文娟给出了自己的护肤贴士:“我的学生们常送我一些国际名牌护肤品,但我懒,常常忘了用。我最喜欢的还是甘油和凡士林。”
说自己是“伪装者”,皆因她是电视剧《伪装者》的粉丝。“我最喜欢看谍战片,里面饰演弟弟的男孩子蛮不错的。”王文娟“追”的是眼下炙手可热的青年演员胡歌。最近,她还看完了《芈月传》。“做人应该轻松一点,我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王文娟学画画好几年了,她直言是想把年轻时缺失的补回来:“那时候,书读得不多,所以现在要拾回来。”每天,女儿女婿会陪她一起吃晚饭。她还常常与远在英美的第三代视频聊天。
“马大哈”
王文娟的性格,是出了名的迷糊。爱买衣服的她,曾经名声在外:衣服堆满半条华山路,鞋子也有几百双。“我就是喜欢买,其实很多都还是新的,也不穿。”她去电视台录节目,弄丢了装着新行头的旅行袋,去买几角钱的布,发现布买回来了,钱包却落下了。还有一次,她去参加一个活动,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的鞋子一左一右穿了两个款式。“原来是出门时着急,穿错了。”说起迷糊往事,老人哈哈大笑。
常年的舞台生涯,造就了王老挺直的身板。即便是坐在靠背椅上,她也只坐前半截,腰线笔直。“马大哈”王文娟,演起戏来却毫不含糊。每次演出前,她三天不出门,连电话都不接。“揣摩人物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林黛玉,我就会一遍一遍地看红楼梦。她少时离家,又寄人篱下,许多经历与我接近。”她说。王文娟读过的《红楼梦》一书上,密密麻麻地用红笔写满批注。戏迷们都说王文娟是“性格演员”,演什么像什么。在林妹妹等角色获得满堂彩的背后,是王文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生活上可以随性一点,舞台上的事必须斤斤计较。”她说。
真女神
王文娟13岁到上海学戏剧,从跟班到大师,经历无数。如今的她,桃李芬芳。她的专业弟子有二十多个,业余的学生也有8个。张文洁从新疆来,虽是业余,但她在当地也有自己的越剧社团。张文洁说:“越剧是南方戏,却在全国各地都有戏迷。我们爱王老师,因为她是一个德艺双馨的真女神。”
张文洁记得老师对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台下做人简单一点,台上演戏复杂一点。90岁的王文娟对于陪伴一生的越剧还未放下。“接下来这个专场,就是为了了却我的心愿。”她说自己是幸运的。越剧110年的历史,自己经历了80年。王文娟说:“最老一辈人的东西,我都学到了。现在,一些新的创新我也看到了。戏曲艺术,是传承的艺术。”这次专场中的曲目,都是代表了王文娟的成就,但又是很少演出的剧目。她说:“我一直在想,我年纪大了,趁身体还能折腾,把艺术记录下来,给后辈以借鉴。这个专场是我个人艺术的总结,也是对整个越剧的一个梳理。有用的就用,有不足的将来可以避免。”
不仅对自己有要求,更难得的是对越剧有担当。“我去过许多地方,看到过许多艺术表现形式。像中国戏曲这样集“唱念做打”于一体的,真的没有。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发扬它。”说起越剧,王文娟的眼中更多了光彩。
(华心怡)
“伪装者”
搬到上海新华路这处租住的寓所,已是第三年了。王文娟想与女儿同住一个小区,方便照应。住得时间久了,这里也有了家的味道。
1978年当上劳动模范时拍的黑白照片,有人放大了送来挂在了门厅的入口处。壁台上,竖着两个红包,一为“利”,一为“寿”,图个吉利。电视机旁,则是过世老伴孙道临的照片。
见过王文娟的人,第一个问题总是讨教:“您老是怎么保养的?”90岁的她,看上去不过60出头。“哈哈,我是个伪装者。”王文娟有些耳背,说话时总会不自觉地提高音量。“我的养生原则,就是‘不养生’。”她指着自己的脸说:“今天你来了,我要见人了,所以都画过了。”眉如黛,目留韵,浅浅的口红添了好气色。“年纪大了,头发哪有不白的。我戴的是假发套,平时在家我都不会特别地修饰。出门了,上台了,见客了,总要‘伪装’一下。”但,很多东西是难以伪装的。与90岁不相符的肤质、并不深刻的皱纹,王文娟给出了自己的护肤贴士:“我的学生们常送我一些国际名牌护肤品,但我懒,常常忘了用。我最喜欢的还是甘油和凡士林。”
说自己是“伪装者”,皆因她是电视剧《伪装者》的粉丝。“我最喜欢看谍战片,里面饰演弟弟的男孩子蛮不错的。”王文娟“追”的是眼下炙手可热的青年演员胡歌。最近,她还看完了《芈月传》。“做人应该轻松一点,我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王文娟学画画好几年了,她直言是想把年轻时缺失的补回来:“那时候,书读得不多,所以现在要拾回来。”每天,女儿女婿会陪她一起吃晚饭。她还常常与远在英美的第三代视频聊天。
“马大哈”
王文娟的性格,是出了名的迷糊。爱买衣服的她,曾经名声在外:衣服堆满半条华山路,鞋子也有几百双。“我就是喜欢买,其实很多都还是新的,也不穿。”她去电视台录节目,弄丢了装着新行头的旅行袋,去买几角钱的布,发现布买回来了,钱包却落下了。还有一次,她去参加一个活动,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的鞋子一左一右穿了两个款式。“原来是出门时着急,穿错了。”说起迷糊往事,老人哈哈大笑。
常年的舞台生涯,造就了王老挺直的身板。即便是坐在靠背椅上,她也只坐前半截,腰线笔直。“马大哈”王文娟,演起戏来却毫不含糊。每次演出前,她三天不出门,连电话都不接。“揣摩人物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林黛玉,我就会一遍一遍地看红楼梦。她少时离家,又寄人篱下,许多经历与我接近。”她说。王文娟读过的《红楼梦》一书上,密密麻麻地用红笔写满批注。戏迷们都说王文娟是“性格演员”,演什么像什么。在林妹妹等角色获得满堂彩的背后,是王文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生活上可以随性一点,舞台上的事必须斤斤计较。”她说。
真女神
王文娟13岁到上海学戏剧,从跟班到大师,经历无数。如今的她,桃李芬芳。她的专业弟子有二十多个,业余的学生也有8个。张文洁从新疆来,虽是业余,但她在当地也有自己的越剧社团。张文洁说:“越剧是南方戏,却在全国各地都有戏迷。我们爱王老师,因为她是一个德艺双馨的真女神。”
张文洁记得老师对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台下做人简单一点,台上演戏复杂一点。90岁的王文娟对于陪伴一生的越剧还未放下。“接下来这个专场,就是为了了却我的心愿。”她说自己是幸运的。越剧110年的历史,自己经历了80年。王文娟说:“最老一辈人的东西,我都学到了。现在,一些新的创新我也看到了。戏曲艺术,是传承的艺术。”这次专场中的曲目,都是代表了王文娟的成就,但又是很少演出的剧目。她说:“我一直在想,我年纪大了,趁身体还能折腾,把艺术记录下来,给后辈以借鉴。这个专场是我个人艺术的总结,也是对整个越剧的一个梳理。有用的就用,有不足的将来可以避免。”
不仅对自己有要求,更难得的是对越剧有担当。“我去过许多地方,看到过许多艺术表现形式。像中国戏曲这样集“唱念做打”于一体的,真的没有。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发扬它。”说起越剧,王文娟的眼中更多了光彩。
(华心怡)